下载信息 [文件大小:80.00 KB 下载次数: 次] |
![]() |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岫岩玉产品》(修订)编制说明
岫岩满族自治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十八日
《岫岩玉产品》(修订)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岫岩玉产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岫岩玉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矿物名称为蛇纹石玉,亦称岫玉;另一种是透闪石-阳起石玉,亦称软玉、老玉。前者产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哈达碑镇的瓦沟;后者产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的细玉沟。岫岩玉晶莹温润,玉质细腻,颜色多样,有耐高温性和抗腐蚀性,可雕性和抛光性好,适合雕刻大中型玉件,是国内不可多得优质玉雕材料。为规范岫岩玉这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誉满海内外的天然瑰宝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业务,2002年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申请对其进行保护,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岫岩玉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保护对象为岫岩玉产品。
岫岩玉产品是指使用岫岩玉为原料雕琢的玉雕工艺品和玉制日用品的总称。为了更有效的对岫岩玉产品实施保护,维护岫岩玉产品质量声誉或其它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15年8月将《DB21/T1774-2009岫岩玉产品》纳入2015~2016年度辽宁省修订地方标准项目计划,(辽标联办发〔2015〕6号,编号:2015204)。通过进一步挖掘整理民间流传的玉产品设计、雕琢工艺、新玉种的发现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修订的《岫岩玉产品》省地方标准,用新标准进一步统一加工工艺、统一产品质量要求,统一检验方法,控制产品质量,达到保护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约岫岩玉资源,提高岫岩玉产品附加值,为净化市场,打击假冒岫岩玉产品提供科学依据,使岫岩玉地理标志产品得到更好保护的目的。
另外,在听取各界人士、专家的意见后,原标准内容需要增加。
① 岫岩玉,指辽宁省岫岩县特定地域范围内,增加了“及矿脉延伸所至的周边地区”,因其矿脉不受行政区域限制,矿脉有延伸出岫岩地界之外的情况。
② 增加了岫岩玉的子品种,由于新发现了岫玉(蛇纹石玉)的极品,单色、不褪色,命名为岫翠和琇莹玉,另外还发现了透闪石玉新品种,命名为析木玉。
③ 应近几年来的使用者要求,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内容。
④ 由于岫岩玉产品的用途扩大和延伸,已至建材、日用品等领域,因此增加了放射性核素限量指标要求。
⑤ 因涉及使用性能,所以增加了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主要起草单位为:岫岩满族自治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辽宁省
岫玉产品监督检验中心、辽宁省岫岩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二、简要工作过程
(一)召开标准修订计划工作会议,落实工作任务
岫岩满族自治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于2015年8月接到修订此项标准的任务后,立即着手标准修订的准备工作,收集国内有关资料,筹备标准修订工作组等。2015年9月,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议室,召开了标准修订计划工作会议,来自全县从事岫岩玉管理、研究、生产、检验等方面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经过认真热烈的讨论,会议主要落实了以下内容:
1、由各方面代表组成了标准修订工作组。工作组成员主要是在
2009年起草工作组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成员。
2、对工作组的工作进行了分工。由岫岩满族自治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负责执笔起草,辽宁省岫玉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和辽宁省岫岩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修订标准需要提供各种资料和数据,并负责验证。
3、考虑到该项标准的讨论稿是专为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而制定
的,讨论稿已在国家局备案,本次修订是在《国家质检总局岫岩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会议纪要》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5年第206号公告》的框架内修订,也就是说本次修订是对讨论稿的补充、讨论稿的继续。
4、确定工作进度和完成时间。2016年9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0月完成送审稿、11月召开审定会。
(二)搜集有关岫岩玉研究成果。
按照计划工作会安排,由辽宁省岫玉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和辽宁省岫岩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搜集整理2009~2016年,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市北大兴华宝石鉴定中心副主任王时麒教授等专家学者,近7年在岫岩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孙凤民同志撰写的《玉器质量分级与评估》在业内的反应情况,为修订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岫岩玉理化指标对比
岫岩玉以其历史悠久、质地细腻、透明度好、贮量巨大而著称于世。岫岩玉和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同一品种的玉石理化指标对比,无变化,仍是目前先进水平,可继续采用。
如下:
1、岫玉(蛇纹石玉)理化指标对比(见下页)
项目 | GB/T 16553-2010规定值 | 省地方标准规定值 |
常见颜色 | 绿至绿黄、白色、棕色、黑色 | 绿色、黄绿色、黄色、白色、灰色、黑色、褐色或多种颜色组合等 |
光泽 | 蜡状光泽至玻璃状光泽 | 玻璃状光泽至蜡状光泽 |
透明度 | — | 半透明至微透明 |
解理 | 无 | 无,断口呈参差状 |
摩氏硬度 | 2.5~6 | 2.5~5.5 |
密度 g/㎝2 | 2.57 (+0.23 -0.13) | 2.57(+0.23,-0.13) |
光性特征 | 非均质集合体 | 非均质集合体 |
多色性 | 无 | 无 |
折射率 | 1.560~1.570(+0.004 –0.070) | 1.560~1.570(+0.004 –0.070) |
双折射率 | 不可测 | 不可测 |
紫外荧光 | 长波:无至弱绿;短波:无 | 长波:无至弱绿;短波:无 |
吸收光谱 | 不特征 | 不特征 |
放大检查 | 黑色矿物包体,白色条纹,叶片状、纤维状交织结构 | 黑色、白色矿物包体,叶片状、纤维状交织结构 |
特殊光学效应 | 猫眼效应(极少) | 猫眼效应(极少) |
2、透闪石玉(软玉)理化指标对比
项目 | GB/T 16553-2010规定值 | 省地方标准规定值 |
常见颜色 | 浅至深绿色、黄色至褐色、白色、灰色、黑色。 白色者可称为白玉,深绿、灰绿色可称为青玉,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者为青白玉 | 黄白、青白、青色、绿色、红色、褐色、黑色、白色至灰白色或多种颜色组合等 |
光泽 | 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 | 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 |
透明度 | - | 微透明至不透明 |
解理 | 透闪石具两组完全解理,集合体通常不见。 | 透闪石具两组完全解理,集合体通常不见。 |
摩氏硬度 | 6~6.5 | 6~6.5 |
密度 g/㎝2 | 2.95(+0.15 –0.05) | 2.95(+0.15 –0.05) |
光性特征 | 非均质集合体 | 非均质集合体 |
多色性 | 无 | 无 |
折射率 | 1.606~1.632(+0.009,-0.006)点测法:1.6~1.61 | 点测法:1.60~1.62 |
双折射率 | 不可测 | 不可测 |
紫外荧光 | 无 | 无 |
吸收光谱 | 极少见吸收线,500nm可见有模糊吸收线,优质绿色软玉可在红区有模糊吸收线。 | 极少见吸收线 |
放大检查 | 纤维交织结构;黑色固体包体。 | 纤维交织结构;黑色固体包体。 |
特殊光学效应 | 未见 | 未见 |
(三)修订标准的工作原则和依据
按照工作计划,标准修订工作组于2016年8月,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了第二次标准修订工作会议,将搜集到的论文、研究成果以及检测结果整理后进行了详细比较和讨论。通过对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各位专家、学者对岫岩玉的研究成果以及检测报告对比分析讨论,确定本标准的各项技术指标;标准涵盖的产品以及标准名称。并规定本次修订标准以验证试验数据为主,尽量突出本产品的实际特点,以便与国内同类产品的区别。使标准既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规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生产、经销和鉴别提供可靠的监督依据。
(四)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及标准编制说明
根据工作会讨论的内容,主要起草单位岫岩满族自治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及时编写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并征求了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市北大兴华宝石鉴定中心副主任王时麒教授等专家的意见。
(五)召开第三次工作会
根据工作进度,于2016年9月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了第三次工作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建议修改后完成送审稿。
三、各项指标的确定说明
1、标准名称说明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岫岩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会议纪要》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为岫岩玉”;“岫岩玉保护对象岫岩玉制品”。按“会议纪要”要求,本标准的名称定为“岫岩玉制品”。
但考虑到“制品”的释义为“制造出的产品”,而产品的定义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即“过程”的结果。在经济领域中,通常也可理解为组织制造的任何制品或制品的组合。从两组定义可以看出,称谓“产品”较直观,它不但包涵了所有的“制品”,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称谓相一致,因此将标准的名称定为“岫岩玉产品”。
2、“岫岩玉产品”的说明
“岫岩玉产品”的定义主要是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岫岩玉”进
行了细化。因为岫岩玉只是一个玉石的原料,不符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规定”中的保护原则,只有将保护的原料与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转变成产品才是保护的目的,因此本条规定“使用岫岩玉为原料,雕琢的玉雕工艺品和玉制日用品的总称为岫岩玉产品。
对使用其它玉石原料雕琢的玉雕工艺品、玉制日用品或使用岫岩玉原料雕琢的玉雕工艺品、玉制日用品在保护范围以外加工的任何玉制品,都不适应本标准规定,也不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产品分类的说明
产品分类是将保护的对象进行了细化。一是将原料分为蛇纹石玉
(岫玉)和透闪石玉两类;二是将玉雕工艺品分为人物、器皿、兽、鸟、花卉、山子雕六类;三是将玉制日用品分为整体成型和组装镶嵌成型两类。
产品分类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保护对象。
4、各项技术指标(内容)的确定依据说明
本标准的原材料质量要求是参照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王时麒和崔
文元等同志自1996年至2016年先后10次来岫岩,对岫岩玉的研究成果和北京市北大兴华宝石鉴定中心通过用50余块标本;上百次测试得出的综合数据而确定的。传统玉雕工艺品质量要求是参照原轻工部工艺美术公司制订的《五大类玉雕产品质量标准(试行草案)》起草的;玉雕工艺品质量分级是参照孙凤民同志撰写的《玉器质量分级与评估》起草的。
5、其他说明
本标准在修订期间,得到北京市北大兴华宝石鉴定中心的鼎力相
助,以及所有参与岫岩玉研究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北京市北大兴华宝石鉴定中心副主任王时麒教授等,在岫岩工作期间,利用休息时间不厌其烦的多次帮助查找有关资料、核对技术参数和修改标准草案,在此一并致谢。
岫岩满族自治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2017年7月28日
(本文由 珠宝玉石鉴定网 www.baoshi315.com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